四川日報訊(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春華)通過3年時間,全省統籌開展市場化和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0萬人次以上。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24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《四川省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培訓將鎖定先進制造業、數字經濟、低空經濟、交通運輸、農業農村、生活服務業、養老托育、建筑施工及物業管理、文旅行業、安全應急等十大領域。
根據《方案》,到2027年底,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更加匹配、技能培訓生態更加健康多元、技能價值實現路徑更加暢通,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筑牢技能人才支撐。“緊扣產業發展和行業所需,是此次培訓的特點之一。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以先進制造業和低空經濟兩大領域為例,先進制造業方面將聚焦智能裝備制造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車、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生物制造、新一代通信技術等前沿領域,面向鋼鐵、石化等傳統制造業整合升級,每年組織開展培訓5萬人次以上。低空經濟領域方面,將立足四川西部航空航天產業高地、低空經濟發展高地戰略定位,聚焦成都、自貢、綿陽重點產業集群的技術迭代需求,開展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、低空空域運行管理、飛行操作和服務保障等領域從業人員技能提升培訓,每年培訓5000人次以上。
全省將把先進制造業技能培訓指標納入重點企業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等評價體系,鼓勵引導先進制造業集群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加強技能人才培養;鼓勵龍頭企業、鏈主企業打造跨企業培訓中心,為鏈屬企業和社會提供培訓服務。
培訓中,支持企業通過開展在崗培訓、轉崗培訓等方式穩定職工隊伍,每年培訓1萬人次以上;對失業職工,根據其技能水平、就業需求積極提供崗位推介、技能培訓等服務;以高校畢業生和其他青年群體為重點,實施百萬青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;幫助青年群體提升就業創業能力,每年培訓1萬人次以上;以農村轉移勞動力、返鄉農民工、防止返貧監測對象(脫貧勞動力)等為重點,分類組織開展培訓,每年培訓9萬人次以上。
來源:四川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