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政策信號:呼應國家戰略,探索基礎教育新范式
試點直接響應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》中 “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” 要求,以及全省 “推進十二年一貫制辦學” 精神。作為全國 12 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,成都此舉承擔著為國家培養模式改革探路的使命,其 “三項貫通”(學段、課程、素養)框架可能成為后續全國性政策的參考樣本。
試點與 2025 年成都中招政策調整形成聯動:在 3.26 萬指標到校生免中考基礎上,進一步通過貫通培養探索 “非選拔性升學” 路徑。取消省重線、合并錄取批次等措施,與貫通培養共同構建 “減壓 + 擴容” 的升學新生態,釋放出 “弱化單一選拔、強化多元發展” 的明確導向。
二、理念信號:從 “育分” 到 “育人” 的深層轉向
傳統模式中,小升初搖號、中考競爭等 “關卡” 導致教育碎片化。試點通過 “小學 3 種關鍵能力 + 中學 3 種核心素養” 的階梯式培養,實現知識體系與人格發展的連貫性。如青羊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的跨學段課程整合,有效解決了傳統升學中 “重復學習”“銜接斷層” 問題。
試點推行 “等級制 + 評語” 的多元評價體系,將實踐能力、創新思維納入考核核心,配合項目式學習、數字化個性化教學等方式,徹底打破 “唯分數論”。這種轉變與教育部 “強化綜合素質培養” 的要求高度契合,標志著基礎教育從 “選拔功能” 向 “發展功能” 的回歸。
三、實踐信號:公平與創新的平衡探索
針對 “直通高中” 可能引發的公平性質疑,試點明確 “三不原則”:不選拔掐尖、不考試遴選、不強制留班。通過政策性入學學生隨機錄取、中途自愿退出等機制,將改革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,為后續擴大試點積累公平治理經驗。
首批 8 所學校涵蓋公辦民辦、十二年 / 六年一貫制等多元類型,形成 “分類試驗、逐步推廣” 的路徑。這種審慎態度既體現了對教育規律的尊重,也暗示未來可能通過 “優質校輸出模式”“區域集群試點” 等方式復制成效,為成渝經濟圈人才培養提供支撐。
四川中職網首發,轉載請注明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