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18 10:17:48|已瀏覽:33次
晨光熹微,薄霧如紗。四川省商務學校180名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與40名黨員教師整齊列隊,在校園廣場肅立靜候。紅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,映照著每一張莊重的面容。一場以“追尋紅色記憶,鑄就時代新人”為主題的紅色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即將拉開帷幕。校領導在動員講話中語重心長地說:“每一座豐碑都是永恒的守望,每一段歷史都是精神的傳承。今日我們不僅要走進歷史,更要讓歷史走進我們的心靈深處,讓先烈的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。”
車隊在晨曦中緩緩啟程,窗外掠過的風景仿佛與八十年前的時空重疊交織。當建川博物館的輪廓在視野中漸漸清晰,但見青松肅立,碧草含悲,整座園區沉浸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,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,每一縷清風都在傳遞著不朽的精神。
第一幕:花籃寄深情,誓言震云霄
上午十點整,全體師生邁著整齊而沉重的步伐,緩緩步入中國壯士群雕廣場。二百余尊英雄塑像巍然屹立,或持槍凝望,或策馬奔騰,每一尊都是凝固的史詩,每一座都是永恒的精神豐碑。陽光透過云層,在雕像上投下斑駁的光影,仿佛先烈們正用深邃的目光注視著前來瞻仰的后人。
在莊嚴肅穆的《獻花曲》中,獻花儀式正式開始。首先,兩名身著校服的學生代表穩穩抬起一只巨型花籃,邁著莊重的步伐緩緩走向群雕正前方。緊接著,兩名黨員教師代表莊嚴抬起另一只特制花籃。最后,兩位校領導上前整理緞帶。他們的腳步沉穩有力,神情凝重肅穆,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。花籃以鮮紅緞帶束腰,“革命先烈永垂不朽”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。白菊如雪,寄托無限的哀思;黃菊似金,象征永恒的光輝;紅掌若火,燃燒不滅的信念。
學生科科長于興建在獻花儀式上致辭,他的聲音在肅靜的廣場上格外清晰:“此刻,我們佇立在英雄的土地上,面對著不朽的豐碑。這些花籃,承載的是我們全體師生對先烈的無限敬仰;這些鮮花,象征著紅色基因在我們血脈中永遠流淌。讓我們銘記,今天的歲月靜好,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;讓我們承諾,必將以青春之我,創建青春之國家,青春之民族!”
在群雕的注視下,團委副書記陳應帶領全體師生舉起右拳,莊嚴宣誓:“以我青春,繼承遺志;以我熱血,奉獻祖國!”誓言如雷,在廣場上空久久回蕩,與歷史深處的吶喊交織成一曲震撼人心的時代強音。這一刻,歷史的厚重與青春的熱血在這一方天地間交融共鳴。
第二幕:館內尋根脈,歷史照心靈
獻花儀式結束后,四支研學小隊分別進入各主題展館,開啟了為期半天的深度參觀學習。這一環節成為本次紅色研學的核心內容,師生們在歷史的回響中接受著深刻的精神洗禮,在硝煙散盡的遺跡前進行著深沉的思想對話。
中流砥柱館內,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戰的壯闊史詩在銹跡斑斑的文物中徐徐展開。師生們在一張張泛黃的歷史照片前駐足凝視,在一件件珍貴的實物前沉思默想。展柜中那些磨損的槍支、破舊的軍裝、發黃的電文稿,無不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。
川軍抗戰館中,“無川不成”的悲壯歷史令人動容。當講解員深情講述三十萬川軍將士出川抗戰、六十萬將士血灑疆場的往事時,許多師生眼眶濕潤。在象征著視死如歸精神的"死"字旗前,全體師生自發齊聲吟誦《詩經·無衣》:“豈曰無衣?與子同裳。王于興師,修我甲兵,與子偕行!”這穿越千年的詩句,與川軍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完美交融,在展館內激起深沉的回響
國防兵器館里,從簡陋的“漢陽造”到現代化的“大國重器”,一部兵器演進史就是一部民族自強史的生動寫照。師生們仔細觀看每一件展品,認真聆聽每一段講解。展館內,一件件武器裝備見證著中國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,也警示著師生們:和平需要實力來捍衛,發展需要安全來保障。
日本侵華罪行館以鐵證昭示歷史。面對南京大屠殺的慘痛照片、731部隊的罪證實物,師生們神情凝重,步履沉重。玻璃展柜內那些觸目驚心的證據,無聲地控訴著戰爭的殘酷。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,而是為了珍視和平、開創未來。這段民族傷痛,應當成為我們奮發圖強的永恒動力。館內的每一件展品都在提醒著人們: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也是最好的清醒劑。
在每個展館,師生們都保持著最深沉的肅穆。輕輕的腳步聲、低沉的講解聲、偶爾的嘆息聲,構成了最莊重的學習氛圍。歷史的重量在這一刻化作肩頭的責任;先烈的期望在這一刻成為前行的動力。許多學生都在研學手冊上認真記錄著所見所感,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,正是紅色基因在新一代心中生根發芽的見證。
第三幕:紅場礪壯志,薪火永相傳
下午三時,全體師生齊聚紅色廣場開展拓展訓練。雖然經歷了一天的研學,但師生們依然精神飽滿。激光打靶場上,青年們舉槍、瞄準、擊發,每一個動作都一絲不茍,眼神中閃爍著保家衛國的堅毅光芒。這一刻,他們仿佛與歷史長河中的革命先烈產生了共鳴,理解了什么是責任與擔當。
漢諾塔協作中,團隊成員默契配合,將團結就是力量的革命真理演繹得淋漓盡致。在游戲過程中,同學們互相鼓勵、通力合作,展現出良好的團隊精神。一位帶隊老師感慨地說:這些拓展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,更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革命戰爭年代團結協作的重要性。夕陽西下,暮色漸起,返程之時將至。此次紅色研學,既是一場深刻的歷史教育,更是一次靈魂的淬煉。
黨建帶團建,不僅在形式上同行,更在精神上共鳴。我們獻上的花籃會凋謝,但我們心中的敬意永存;我們記下的筆記會泛黃,但歷史的教誨將永遠指引我們前行。今日,我們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;明日,我們要做新時代的筑夢人。紅色血脈在這一刻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傳承;初心使命在這一刻得到了又一次深刻的淬煉。相信這次特殊的紅色研學經歷,必將成為全體師生人生旅途中一盞不滅的明燈,照亮前行的道路,指引人生的方向。